



中山蓝晨科技园
浏览量: 529
项目选址在广东省中山市古镇, 用地北侧快速路衔接高速起点及互通立交桥,与 超级综合体、高铁站相距不到500M。在如此特殊的基地形状和外部环境不太友好 的条件下,设计师提出“花园式产业社区”的园区概念,创造一个独特的、内向的、 连接人与自然的办公环境。 用地大致呈三角形,北临噪音干扰较大的沙古快速路,东临高压管廊,南临规划工 业用地。与传统园区平行布局方式不同,我们围绕着中心花园,将高层建筑沿基地 外围布置。对外自然形成一个天然的屏障,隔绝外部不良因素干扰;内部搭配上尺 度大小适宜的建筑体量,共同构成一个舒适、宜人的花园式产业园区,提升园区办 公空间的品质。 基于较为局限的三角形用地,我们利用建筑的围合性与导向性,最大化保留中央 花园与建筑退台形成层次丰富的空间绿化格局,增加人和自然之间连接的可能性。 另外人车分流的道路系统与中央花园合二为一,为园区人员提供舒适的慢行系统 和共享空间。 同时园区北侧沙古公路衔接高速的起点,承担城市展示面的作用。外显整体风格 简洁、明快、极具时代气息。通过玻璃与横向构件虚实结合,削弱建筑体量,使建筑 显得更加轻盈通透;在高度、色彩、材质标志等方面取得统一,创造整体性并强化园 区形象。

项目选址在广东省中山市古镇, 用地北侧快速路衔接高速起点及互通立交桥,与超级综合体、高铁站相距不到500M。在如此特殊的基地形状和外部环境不太友好的条件下,设计师提出“花园式产业社区”的园区概念,创造一个独特的、内向的、连接人与自然的办公环境。
▲ 项目概况

用地大致呈三角形,北临噪音干扰较大的沙古快速路,东临高压管廊,南临规划工业用地。与传统园区平行布局方式不同,我们围绕着中心花园,将高层建筑沿基地外围布置。对外自然形成一个天然的屏障,隔绝外部不良因素干扰;内部搭配上尺度大小适宜的建筑体量,共同构成一个舒适、宜人的花园式产业园区,提升园区办公空间的品质。

▲ 规划生成

▲园区建筑围绕中心庭院布局

▲建筑与花园交相融合
基于较为局限的三角形用地,我们利用建筑的围合性与导向性,最大化保留中央花园与建筑退台形成层次丰富的空间绿化格局,增加人和自然之间连接的可能性。另外人车分流的道路系统与中央花园合二为一,为园区人员提供舒适的慢行系统和共享空间。

▲园区合理有效组织的人车分流道路系统

▲中央花园最大化

▲开放共享的园区景观设计,为人们提供漫步式的游园体验

▲自然放松的共享交流空间

同时园区北侧沙古公路衔接高速的起点,承担城市展示面的作用。外显整体风格简洁、明快、极具时代气息。通过玻璃与横向构件虚实结合,削弱建筑体量,使建筑显得更加轻盈通透;在高度、色彩、材质标志等方面取得统一,创造整体性并强化园区形象。

▲利用建筑退台打造空中花园


▲立面外观设计

通过市场研究和案例调研,我们得出智能制造产业厂房有以下特点:
1.生产工艺流线为竖向布置
2.原料供应管道要求
3.设备较大
4.产品多为中型
再结合本项目企业生产工艺的实际要求,我们选用80m*40m作为厂房单层标准指标。采用8.4m*10.0m的经济适配柱网体系。柱跨可布置两条生产链。生产辅助空间集中于一侧,形成方正实用的生产空间。厂房开敞灵活,结构简单经济;交通核位置适中,效率高。
充分考虑市场上体积最大的3.5-5.0T电动叉车的最大车体宽度为1.44m,转弯半径为2.36m的前提,辅助走廊的宽度净宽设计为3.0m,能保证叉车双向行驶和转弯的正常运行。

▲经济适配的柱网体系和平面布局
根据产业链特点,设置大型--中型--小型,即2500-3000m²,1000-1500m²,800-900m²三个面积段,可分可合的平面设计更好地适配初创型企业、孵化型业和大中型企业等不同阶段类型的生产要求,可根据实际使用,改建选择多更灵活,经济性好。

▲ 可分可合的平面设计
配备三个3T 的货梯和一个消防电梯,以轻工业为主的业态;三个主要货运电梯位于建筑中部,兼顾左右两侧厂房主要货物运输,侧边放置一个消防电梯,也可兼顾客梯使用。以此在垂直运输形成人货分离,流线互不干扰,提高厂房生产效率。

▲ 人货分离
蓝晨科技园将开启中山产业园崭新的篇章和憧憬的未来。
设计图纸 ▽

▲总平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