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建筑方案设计
2/4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建筑方案设计
3/4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建筑方案设计
4/4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建筑方案设计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建筑方案设计

浏览量: 17059

美术馆形态与倾斜的地形相结合,并没有侵入到绿色的自然环境中。菱形的建筑形态创造了流动性的展览空间,交替变换的层高和空隙,将参观者带到被自然景观包围的户外区域。当地原生的建材和回收再利用的材料让建筑从基地土壤中生长出来。

查看报告
工程档案
项目名称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建筑方案设计
项目地点
杭州象山
设计参考价
¥60/㎡
项目类型
其他
设计类型
建筑设计
设计年份
2011年


项目位于杭州象山郊区的群山脚下,被优美的自然环境包围。

隈研吾在日本属于那种才子型建筑师,所谓才子,就是感觉敏锐,他一方面对日本传统建筑的语言和空间理解的很到位,同时又不断在建筑的表皮和结构上出新。其实他的作品给人印象深刻的原因是,总是以诗意的形态冲淡人们通常对建筑抱有的无机的印象。他在中国已经有几件作品被人传颂,而最新的建筑设计则是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现在已经开始施工了,想必竣工的时候,会受到格外的关注。

  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日本建筑师矶崎新所设计,它已经在建筑界引为话题。而隈研吾受邀设计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时,很自然会意识到矶崎新设计的存在。根据隈研吾的分析,他认为矶崎新设计的美术馆在大都市里,所以是作为都市的一部分而存在,也是被看作是对北京所存在的现代校园的回答。而他要设计的地段则是在被茶园覆盖的山坡上,也就是由王澍先后设计的象山校园的的附近。

  这样的想法来自隈研吾对现场的考察,他发现规划茶田的范围是用土墙,连续延绵的土墙就如同迷你万里长城。你看,诗意就是这么出来的。这条从山下向上延伸的土墙形成的动线,就成为这一建筑设计最初的起点。隈研吾早在设计长城脚下的竹屋时就发现,万里长城的建造方式是随地形而延伸,而不是和延绵的地形做对。而这次的发现和上次有些相同,那就是同样发现了建造物和地形和谐的关系。

   美术馆形态与倾斜的地形相结合,并没有侵入到绿色的自然环境中。菱形的建筑形态创造了流动性的展览空间,交替变换的层高和空隙,将参观者带到被自然景观包围的户外区域。当地原生的建材和回收再利用的材料让建筑从基地土壤中生长出来。

项目位于杭州象山郊区的群山脚下,被优美的自然环境包围。

当前还没有相关评论,快去评论吧
店铺信息
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
联系商家
进入店铺
店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