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南站区域地下空间及市政配套设施工程
浏览量: 889
广州南站商务区是《珠三角十二五发展规划》四年大发展重点项目之一,是广州市未来5年走“经济低碳、城市智慧、幸福生活”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战略部署和组成部分。因此广州南站区域地下空间及市政配套设施工程设计地下空间项目是对南站核心区交通枢纽规划的重要补充,将中轴东广场由单一的景观功能打造成集交通、商贸、景观于一体的复合型立体空间功能,而本案也是广州市的重点项目。
(一)头图
建筑图片
2.景观图片
3.剖面图
设计说明
广州南站商务区是《珠三角十二五发展规划》四年大发展重点项目之一,是广州市未来5年走“经济低碳、城市智慧、幸福生活”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战略部署和组成部分。因此广州南站区域地下空间及市政配套设施工程设计地下空间项目是对南站核心区交通枢纽规划的重要补充,将中轴东广场由单一的景观功能打造成集交通、商贸、景观于一体的复合型立体空间功能,而本案也是广州市的重点项目。
本案根据南站地下空间沿中轴广场呈东西走向的特点,在策划上引入了“千年商都”的文化脉络贯穿其中,成为这座千年商邑的现代符号,并提出地下空间的定位为“岭南名产品牌百汇,千年商都历史走廊;旅客消费服务中心,城市特色展示窗口。”考虑到借助广州南站便利的交通,南站地下空间将会是对外输送广州形象的大好时机。因此提出了建设岭南名优产品展销区,包括广州老字号等特色产品的输出,不仅体现南站产业集群商贸功能,还将打造广州的整体品牌形象,大大提升了南站地下空间的商业价值。
在本案的整体布局上:地面层主要考虑人流集散、换乘休歇和休闲观赏功能为主。负一层总体上兼顾商业和换乘通道,实现高铁、地铁二号线、七号线、十八号线、广佛环线、汽车客运站的无缝换乘。由于与交通枢纽衔接带来的大量人流优势,使得其商业价值最大,所以在保有基本服务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最大化商业空间,整体比例控制为50%:50%,商业整理连通,并和周边建筑商业胡同,并利用天桥的标高和负一层标高差,合理增设局部夹层,加大商业空间的利用。同时,设计上也结合地面一层开敞空间,打造特色的西关风情中庭,使沉闷的负一层空间得到良好的采光和通风环境,增加消费体验的舒适感,提升商业的附加价值。
在景观设计上,南站整个中轴线从东而西由“水——田——园——城”四个片段表达岭南山水田园城市的递变肌理,其中“水”代表沁水滨河区,“田”代表自然生态区,“园”代表休闲娱乐区,“城”代表商业广场区。通过两个层面诠释整个区域的景观递进关系与演变过程: 第一层从工业化到生态化,实现城市到自然生态的转换,记载着自然与城市的变迁,工业化与大自然的梯度交融。第二层从现代商业到岭南文化,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传承。
通过建筑、景观、商业的规划设计,本案有机地使项目设施一体化,空间连续化,功能多样化。营造愉悦舒适的空间环境,在建筑立面形式、景观节点、商业模式方面展示具有广州特质的历史文化,从而树立具有特色的交通枢纽中轴商贸标杆,成为华南商贸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