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龙湖虹桥天街
浏览量: 35653
城市综合体是近十多年来伴随着城市开发进程的不断深入而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的建筑形式。它是当代城市、社会经济相互交融,有机联系的必然结果。深度的城市化发展将更加关注土地的集约利用,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当前,传统的城市综合体分类,已很难覆盖复合定位的城市功能区域和承载更丰富内容的城市公共空间。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中国高铁建设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为众多区域级核心城市带来了一座座高铁新城,引领了高铁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匹配这些新城区的开发,高速拉动区域经济的增长,以交通枢纽为核心,高度集约化、功能强大、交通联系紧密的综合体成为一种必然的解决方案。探索此类综合体的开发,需要结合周边实际的区位条件,规划定位并不能仅从单一维度出发,而应是更合理化地结合环境以及基础设施,嫁接于多个层级,着眼于一个复合多维系统的打造。城市化的深入,高铁建设在“十三五”期间的进一步发展推进,各大城市群的最终建立,必将刺激交通枢纽概念类综合体更全面的进化发展。

项目名称: 龙湖·虹桥天街
建设单位: 上海龙湖置业发展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 上海虹桥商务区核心区05地块
建筑类型: 商业综合体
设计/建成: 2012至2015/2016
总建筑面积: 429,741平方米
建筑高度/楼层: 最高建筑单体43米/商业建筑单体6层;办公建筑单体9层
容积率: 3.19
龙湖虹桥天街项目位于上海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05地块。设计突破传统的商务办公区形式,以“商务社区”作为核心规划设计理念,通过合理的城市空间功能组织和结构布局,有效促进并激活了业态活力,同时也大大增强了人的归属感。整个沿街商业展示面呈现出恢宏的气势并充满活力。















虹桥商务区是上海在后世博发展规划中西部的战略要点,上海大都市圈的结构重心。商务区规划用地26.3平方公里,办公、商业金融等公共设施功能主要集中在虹桥枢纽西侧,规划商务办公等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面积约380万平方米,随着国家会展中心的建成、虹桥枢纽东片的再开发以及整个大虹桥区域的整合,虹桥地区将成为上海多核心CBD结构中的重要极点。
























龙湖?虹桥天街项目位于上海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05地块,为虹桥枢纽西侧门户。虹桥商务区作为向世界展示上海及中国的窗口,区域建设不仅仅要具有高端商务区形象,更要具有鲜明的特色,符合时代、社会发展的趋势。依托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以及一路之隔的国家会展中心,充分发挥其为周边带来的集聚效应,将虹桥商务区建设成为上海市第一个功能合理、交通便利、空间宜人、生态和谐的低碳商务社区,成为上海“四个中心”中的贸易中心的重要载体、长三角地区面向世界的窗口。







龙湖?虹桥天街项目位于上海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05地块,为虹桥枢纽西侧门户。虹桥商务区作为向世界展示上海及中国的窗口,区域建设不仅仅要具有高端商务区形象,更要具有鲜明的特色,符合时代、社会发展的趋势。依托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以及一路之隔的国家会展中心,充分发挥其为周边带来的集聚效应,将虹桥商务区建设成为上海市第一个功能合理、交通便利、空间宜人、生态和谐的低碳商务社区,成为上海“四个中心”中的贸易中心的重要载体、长三角地区面向世界的窗口。
虹桥商务区5号地块在总体规划上紧扣虹桥商务区的大城市设计核心基调。将绿色节能设计以及低碳实践作为贯穿整个设计的重要理念,使之成为虹桥商务区最鲜明的特色。同样突破传统的商务办公区形式,突出以商务社区新的功能组合模式为重点的设计思想,也是贯穿于设计始终的另外一个特色。
完整舒适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使商务区成为了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区域,对于展示虹桥商务区的形象具有积极的意义,区域内公共空间为引导的城市设计理念,也由此成为整个虹桥商务区的重要亮点。
在整体规划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传统商务区在开发中缺少人性化的考虑,商务功能定位较为单一,造成商务区自身不能为身在其中的人提供足够的服务,带来很多不便利的明显缺陷。同时深刻反思传统设计手法,常常没有太多地考虑人的感受,建筑的巨大体量以及空间的封闭不仅造成了空间的冷漠同时也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以及交流的匮乏。在基地总体规划伊始,一个现代商务社区的概念就一直成为了整个设计的核心价值体现。借鉴社区的空间和人文组织形式,在一定区域内的高端商务共同体成为最终的营造目标。通过衔接虹桥枢纽的大体量商业、酒店逐渐由空中天桥以及基地内部层层拓展的连廊过渡至体量分散,空间灵活多变,功能多样的办公、商业、SOHO建筑单体,整个5号地块的商务社区通过城市空间功能包括结构布局的悉心设计,促进和激活了地块内部以及相邻地块与功能业态间的紧密联系,也同时强化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依赖的关系,大大加强了人的归属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