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神州半岛·温德姆酒店
浏览量: 1408
小岛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岛,而是一半就着山林,一半趟着海水, 仿佛定格在一个山海相逢的时刻。场地中的人与自然永远是我们关注的第一要素,因此我们希望在不减少现有自然世界的情况下,再设计——让建筑消隐于景观中,使场地中的绿色重新生长起来。
让岛复生
RE-DESIGN
项目位于海南万宁,初到现场时土方已经开挖,再加上原生植被生长较差,使小岛在周围环境中显得有些突兀。场地中的人与自然永远是我们关注的第一要素,因此我们希望在不减少现有自然世界的情况下,再设计——让建筑消隐于景观中,使场地中的绿色重新生长起来。
『雨的降落』
“海上吹来一片雨云”
我们以“雨云的到来”开启这段故事,雨水从云间降落山林,形成的涟漪演化成为入口空间,同时这片涟漪剧场也与建筑互补成为室外的落客大厅。
入口由于山体崖壁使原始条件十分局促,我们调整入口建筑位置与功能,扩宽道路,将原本作为住宿的两栋建筑梳理成为海景餐厅与接待大厅,完善了酒店从过渡、落客、接待到入住的整体流程。



『雨的汇聚』
“雨水穿梭山林”
酒店内部以蔓延的草阶寓意雨水穿梭山林,万物生长,行至中心泳池区域汇聚成高低错落的湖泊,将雨水的汇聚与人的动线重合,使人参与到情景中。
老爷海很美,即使从建筑的缝隙望出去也是纯净的蓝,因此我们最大化的使场地与大海建立联系,调整建筑形成开阔的视角,水系的设计形成场地与大海的对话。







『雨的回归』
“坠入山与海的怀抱”
最大限度发掘场地的美与价值是我们探索的乐趣。第一次走访现场时我们发现场地西北角一处镶嵌在崖壁间的小海滩,在礁石环绕的场地周边显得尤为珍贵。经过与业主团队商讨后最终将它纳入设计范围,欲顺势而打造一处崖壁泳池。
然而在施工阶段,由于现场崖壁的条件限制,我们不得不放弃原方案。团队再次勘探现场,在悬崖上方竟然拥有更佳的观海视线,一处悬崖泳池最终得以实现。山海之间,抱山入海,也算完成了我们对于场地最原始的期待了。






从2014年开始着手设计至今,小岛从原本的坡度陡斜、植被不佳,通过4年的不懈坚持,生长成为如今的葱葱郁郁,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对于场地的初心——“建筑消隐,山林复绿”。

01、与建筑的互动—梳理空间脉络,我们是景观建筑师
受益于业主团队的充分信任和支持,设计前期我们与建筑团队进行多次建筑布局讨论,对场地高差、空间结构、人车动线、室内外的观海视线等多维度进行推敲和反提,这些前期的思考与互动为最终呈现的效果打好了基础。
■ 将场地整合为三级平台,保证更好的室外和室内观景视线。

■ 建筑布局调整建议,优化空间结构、内部高差、视线通廊等。


02、关于高差—为植物让出更多空间
依山伴海的独特地势使场地存在较大高差,又由于开发建设形成较多挡墙,使原本长势不好的山林,生长空间更被压缩,因此如何让山体复绿,便是我们前期一项重要的课题。
场地最高点距海滩高差为34米,三级台地间的挡墙均高10米左右,针对不同的空间功能与尺度,我们采取的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 视角一:山林穿梭感营造
入口空间采用架空木栈道满足通行,以便于为植物预留出更多的生长空间,同时结合热带植物营造在林间穿梭的感觉。

■ 视角二:垂直绿幕空间
核心泳池区域的垂直电梯为主要交通,高差大、退距小。设计希望将高挡墙转化为空间立体绿色背景,采用马鞍藤、使君子等垂吊、攀爬类植物,快速生长将挡墙覆绿,底部选择生长较快的花树与阔叶树遮挡满足泳池区域风情感的营造。

■ 视角三:绿色向大海蔓延
受涨潮影响场地外围与海水相接的部分也会形成较高的挡墙,我们希望从外部看上去可以将场地的绿色延续至大海。
由于海边风力强劲、海水侵蚀等因素。故我们通过在挡墙底部预留种植,种植当地耐盐碱的马鞍藤为主要覆绿植物,同时结合建筑视线盲区种植防风性较好的大叶榄仁、木麻黄等防风性较好的植物,建筑视线范围则采用椰树营造风情感。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海南神州半岛·温德姆酒店
开 发 商:海南南燕湾海洋实业开发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重庆朴乔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区位:海南省万宁市
建成时间:2018年9月
摄 影:三棱镜建筑空间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