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国际会议中心位于长沙市高铁新城区,浏阳河东岸,毗邻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为会议、展览的融合发展起到支撑作用。不仅如此,长沙国际会议中心还打破了先前长沙无法承接国际性会议的限制。随着学术,经贸论坛会议等众多产业资源的重新调整,它将带动区域发展,助力长沙产业发展及技术、人才、资源的调整。

区域航拍图© 赛瑞景观 CSC LANDSCAPE
ARCHITECTURL DESIGN BY HE JINGTANG STUDIO


西广场建筑夜景 © 赛瑞景观 CSC LANDSCAPE
长沙国际会议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6.9万㎡,建筑高度46.8米。项目对标杭州G20峰会主会场、上合峰会青岛国际会议中心等地标性项目,着力建设既能举办大型会议又能满足日常经营需求的国际会议中心,由誉为“ 中国馆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担任总设计师。

建筑效果图 © 何镜堂工作室
概念推导图 © 何镜堂工作室
建筑立面风格借鉴中国山水画“虚实相生”、 “远近结合”、“粗细用笔”的表现手法,结合传统建筑坡屋顶的灵动造型曲线,形神兼备诠释中国文化内涵。借鉴古琴曲与国画《潇湘水云》中山水的灵动与飘逸并结合浏阳河、磨盘洲和高铁新城突显“山水洲城”长沙城市风貌。

东广场建夜景 © 赛瑞景观 CSC LANDSCAPE
LANDSCAPE DESIGN:THE STAR CITY WITH MOUNTAINS AND LAKES
依托建筑的设计理念与风格,及片区整体山水格局,本项目景观设计以“月满星城 山水湖湘”为设计理念。寻求城市、自然与场地的共生原则,用功能空间和城市对话。在沿浏阳河一侧,以特有的尺度和空间纯度,构建一个富有山水画境的界面。描摹一幅极致空远的山水画卷,与潇湘长沙对话,与世界对话。
入口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入口,每个入口空间元素既区别又统一。设计语言延续建筑反弧形天际线,秩序和谐、造型灵动,形神兼备地诠释山水画境的内涵。

西广场模型与实景对比图 © 赛瑞景观 CSC LANDSCAPE
西入口水景倒映建筑形态,与建筑月门相互呼应、相辅相成,形成阴晴圆缺的景观变化,营造情景交融之美,以“山水灵韵”的意境开篇。


西广场水景© 赛瑞

景观 CSC LANDSCAPE
设计师反复推敲论证倒影最佳观赏点及水景尺寸,多次反复推敲论证倒影最佳观赏点及水景尺寸,营造开合交替的景观序列,丰富感官体验。
西广场夜景© 赛瑞景观 CSC LANDSCAPE


林下活动空间外围打造中非友谊林,采用 60 棵玉兰,隐喻友谊长存之意。廊架提高非峰会时的市民参与,完善场地休闲休憩功能,完成与滨河风光带的人流对接。西广场停车场© 赛瑞景观 CSC LANDSCAPE东入口运用中国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祥云,与“大国华章”的尺度相呼应。东入口“祥云之路”© 赛瑞景观 CSC LANDSCAPE北入口利用传统“框景”的手法,延续南入口“书卷”理念,从南至北如一副徐徐展开的书卷,打造“礼著风华”的空间感受。
南入口应用“书卷”的元素,加入中非地刻,丰富的铺装形式,传递着“翰墨东方”的文化内涵。屋顶花园以岳麓书院为切入点,延承岳麓书院的中轴对称的布局与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形成均质体量、平行并置的空间序列,体现书院礼序和湘湖印记。
延承岳麓书院空间布局,中心空间“凸”字形结构,结合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左庙右学”传统格局,屋顶花园整体结构形成水-桥-亭的三重礼序。

屋顶花园布局分析© 赛瑞景观 CSC LANDSCAPE

屋顶花园赫曦亭© 赛瑞景观 CSC LANDSCAPE彰显礼仪大国威仪气势的同时具备私属园林道法自然的人文意蕴。中心空间参照赫曦台的“凸”字形结构,以巍然的“四梁八柱”建筑形制为背景,形成中心空间的内聚之势。景观细节设计将湖湘特色的象纹、瓦、水纹等主要元素抽象、融合,彰显地域属性,打造变化强烈的文化精神三层屋顶花园© 赛瑞景观 CSC LANDSCAPE








